孙思邈(541年—682年,),京兆华原(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)人,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, 唐代医药学家、道士,被后人尊称为“药王”。在中国道教史上,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,唯有孙思邈,并被后世尊奉为“药王”。道教宫观里有“药王殿”,而遍及民间的有“药王庙”。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,因医理通达、医技高明,而被朝廷敕为命官;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“真人”,他德医高尚,重视养生,济世活人,活了一百多岁,被后世称为“神仙”。其三,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,无私无欲,只讲奉献,不讲索取,不慕荣利。孙思邈在太白山继续研究道教经典,探索服食养生术;同时,博览众家医书,研究古人医疗方剂。他认为道在身内而不在身外,一个人只要潜心静性、炼气养形,虽无师傅指点,也可达到养炼目的。所以,孙思邈拒绝世俗往来,倾心于道的**,并不绝总结前人养炼的宝貴经验,而最终功满道成,成了一名恪守道规,无师自通的道士。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**的名家,尤其对医德的强调,为后世的习医、业医者传为佳话。他的名著《千金方》中,也把“大医精诚”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,重点讨论。而他本人,也是以德养性
上一条:五大名医雕像华佗雕塑
下一条:名医雕塑张仲景半身像
【扫码关注我们】